服装行业,是一个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的产业。
再说得难听点,就是“抄袭”非常严重的行业。
每到换季的时候,各大品牌上新的产品,很多在款式上都大同小异。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大品牌“借鉴”大品牌,大品牌“抄袭”小品牌,小品牌“抄袭”大品牌。
大家互相抄来抄去,降低研发成本,并趁着某一款式受到消费者青睐的时候迅速赚一波快钱。
对企业方而言,“抄袭”是成本很低的赚钱方式。
成本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风险低,因为在法律层面是很难界定服装抄袭的;二是研发成本低,市面上有爆款服装?拿来吧你!还要研发做什么呢。
所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大量存在服装“抄袭”的现象。
以我国本土品牌太平鸟为例,在近年国潮风崛起的背景下,其凭借在新兴的自媒体渠道营销,实现了业绩的迅速增长。
根据财报数据,2018年至2020年,太平鸟实现营收77.12亿、79.28亿和93.8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2亿、5.52亿及7.13亿。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74.09亿、5.54亿。
可以看到,这两年太平鸟的营收和净利都取得了很好的增长。
有意思的是,在太平鸟越来越赚钱的时候,业界风评却在走下坡路。原因就是前文提到的“抄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5个品牌或博主公开指责太平鸟抄袭。
面对这些质疑,太平鸟还是很有底气的,一边下架同款服装,另一边则回应道,如果涉及抄袭,可以走法律途径解决。
这里且不管抄袭,从这几年太平鸟的发展来看,从业绩上看其发展是不错的。
不过在研发方面,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低于同行业可比企业。2020年,太平鸟研发投入占比为1.24%,同期,森马、李宁和安踏分别为1.92%、2.2%和2.5%。
就研发费用金额上,2020年太平鸟为1.16亿。同期,森马、李宁和安踏分别为2.92亿、3.18亿和8.88亿元。
无论是研发占总营收的比例还是研发费用金额,太平鸟均低于同行业可比企业。
当然,研发投入跟不上同行,并不妨碍太平鸟赚钱。
作为成立于1989年的企业,太平鸟迄今走过了三十余年,可以说,太平鸟最初能发展起来,先发优势是基本逻辑之一。是大时代下,民企创富的又一典型。
大概在十年前,随着国内电商行业迅速崛起,对服装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再加上海外快时尚品牌在我国市场的加速布局,使得国内服装行业迅速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不少本土品牌因为没有及时转型走向了下坡路,如美特斯邦威、拉夏贝尔等。但包括太平鸟在内的一众品牌,则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取得了快速发展。
深入分析,太平鸟等本土品牌之所以能逐步发展壮大,可以分外因、内因去解释。
外因很好理解,近十年来虽然国外快时尚品牌在国内大肆扩张,但近年来受国潮风崛起,再加上在一系列事件面前国外品牌的态度问题,使得国内消费者愈发青睐本土品牌,而逐步抛弃海外品牌。
这种时代的机遇,对太平鸟等本土品牌而言都是一大利好。
内因,安踏、李宁、太平鸟这些品牌走的路线都有些差异,以太平鸟为例,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研发投入不多,但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很是舍得。
比如在线上各大自媒体平台,以及某音这些新兴的电商平台,太平鸟均持续加码,很好地踩中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社交阵地。同时,在品牌代言人的选择上,太平鸟也尽量选择当红年轻明星、名人做代言,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实现了品牌的年轻化。
可以说,近两年太平鸟的成长逻辑不在于产品研发上面,而在于营销、销售渠道铺设等方面。
拉长时间线,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服装企业的发展当然要依赖营销和渠道,但品牌的塑造更不能忽视。而一个服装品牌要怎样才能抢占消费者心智?恐怕还得以产品取胜,而这就少不了研发。
从国内服装行业整体来看,安踏、李宁、太平鸟等本土品牌的品牌忠诚度是低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而要如何提升自身的品牌忠诚度,恐怕是它们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