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博社记者黎敏 实习记者 唐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即将生效,东亚地区的贸易投资往来将翻开新的一页。作为一个新型的自贸协定,RCEP相比其他自由贸易协定拥有更大的包容性,这将给诸多产业发展带来利好。其中,纺织服装业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RCEP各成员国来说,如何把握住协定生效给纺织服装业带来的这一波发展红利?中国—东盟在该产业链上又能开展哪些新的合作?地方、企业能否从中找到产业转移的机会?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RCEP即将生效,纺织服装业迎来新机遇
纺织服装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度依赖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而RCEP成员国之间在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具有极强的产业互补性。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再到最终消费的完整循环系统,RCEP成员可依托区域内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要素、中间品生产基础及发达经济体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形成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闭环,形成承上启下的产业链体系。
最终在商场中呈现的成衣
企业可根据成本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投产于不同相关成员国家,只要产品的附加值累计到40%以上,即可享受到优惠关税,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国之前的生产合作和产业优化,让市场布局有了更灵活的空间。
例如,对于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大国来说,通过充分利用东盟国家如柬埔寨、老挝的低廉劳动力,布局产业,仍然能够满足产品40%区域价值含量的要求。
东南亚地区的人力成本、税收成本、原材料成本是构成成本优势的主要来源。而RCEP生效后,东盟地区的这一优势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为其承接中日韩澳新等国中下游纺织服装初加工产业链的转移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可以加速东南亚国家内部工业的发展进程。
同时,此次RCEP最大的突破之一,是首次实现了中日两国自贸区零关税协议。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成员国中,主要承担中上游的产业链环节,上游原材料、半成品主要出口地区为越南、柬埔寨等,经加工制造后,服装类企业再转运到日韩等发达国家。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对日本市场的出口额为16.59亿美元,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量的6.1%。中国对日本、韩国长期保持贸易逆差,是日韩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此仅就中日贸易而言,RCEP落地可能会推进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迎来新突破。
中国—东盟,抓住机遇求共赢
在RCEP成员中,中国与东盟都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上紧密的合作伙伴。目前,中国纺织业规模占比已超全球50%,化纤产量占世界70%,贸易占全球1/3;从产业完整性上看,中国的产业链基本囊括了从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等基本环节,链条完整,产品品种齐全,大多纺织制衣上市企业已经实现全球品牌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全覆盖。从制造水平上看,其纤维原料、纺纱织布、服装家纺的工艺制造和装备水平大都已处在国际先进水平。而这种优势大概率会随着经济开放和成本降低而继续增强。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测算,从产出角度来看,RCEP落地后,中国最受益的行业为纺织服装(产出增加0.86%)。尽管纺织服装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但中国纺织业市场凭借着发展早、规模大的优势,在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高度配套的产业集群。而近年来,因劳动力、租金等成本上升,中国东部产业逐渐向更具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国家转移。通过承接中国纺织服装的部分产能,东盟国家可以进一步推动本国的工业化进程,促进纺织服装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在生产中谋发展。
纺织服装业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工作
而RCEP统一、简洁和明确的原产地规则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东盟的贸易、投资和供应链布局具有非常显著的引导作用,将进一步方便跨国企业的跨境贸易合作,促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加速将中下游生产环节,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盟国家转移,在帮助东盟国家搭建起初级产业生产链条的同时,进一步对本国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整合重构。
可以看到,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链较长,中间又涉及大量环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合作共赢。
发挥区位优势,广西蓄力发展
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伴随中国—东盟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广西在纺织服装产业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也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从区位来看,广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不仅拥有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的优势,更有着和东盟合作的经验积累,为东部企业和东盟国家的合作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从资源方面来看,目前,广西的蚕茧产量已超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而桑蚕丝产量占比也达30%以上。其中,玉林、贵港等市已经构建起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西南最大休闲服装生产基地和多家针织面料织造厂。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区,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的称号。
蚕茧所提供的茧丝是丝织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从产业来看,凭借多年来在服装纺织产业的沉淀发展,广西在珠三角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之际呈现厚积薄发之势。截至2021年上半年,广西已经拥有5个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近300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和7000多家贸易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正逐步显现。这不仅是政策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西不断激活纺织服装行业产能的结果。
广西的蚕桑产业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整体来说,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广西在资金、技术、环保、人才等条件方面,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例如,现阶段广西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织绸刚起步,还未建立起一家丝绸印染厂;加工工艺、技术等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都较为薄弱,造成蚕桑产业链附加值严重流失;同时,广西人口流动性小,人工成本也是产业发展的顾虑因素之一。
工人们在生产线上进行缫丝工作
因此,要抢抓中国东部产能转移的机会,处理好与东盟国家的竞合关系,以找准自身在中国—东盟纺织服务产业合作中的定位,广西一方面要突出自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跨境经济合作,以及未来跨境劳务合作方面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更为科学地规划,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争取通过联动东部产业的链条优势,完善自身能力建设,从而成为承接产能转移的新高地。
RCEP的生效,对于包括纺织服装在内的诸多产业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RCEP的发展红利,并不是“坐享其成”的,它需要科学地使用、精准地把握。因此,无论是对于中国—东盟而言,还是各个地方、企业来说,除了分析RCEP对各行各业带来的积极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身健体”,做足准备,才能从容地抓住这一伟大时代中的产业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