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商业洞察|从冬奥服装隐藏的黑科技,看时尚产业撬动“冷资源”的5大趋势

   2022-02-16 4270
导读

被全球高度关注的冬奥会,有看得见的一面,也有看不见的一面。看得见是的谷爱凌超级新星体面夺冠,看不见的是直冷制冰技术和储雪

被全球高度关注的冬奥会,有看得见的一面,也有看不见的一面。

看得见是的谷爱凌超级新星体面夺冠,看不见的是直冷制冰技术和储雪技术打造的“完美雪面”;看得见的是3大赛区26个场馆不间断工作,看不见的是“100%绿电”零污染排放,看得见是运动健儿飒爽英姿纵身飞跃,看不见的是北斗导航雪场反馈系统和智能测力滑雪板的技术支撑……同样,看得见的是开幕式上享誉海内外的和平鸽,看不见的是其中每一件衣服从设计到制造过程中隐含的科技含金量。

科技,在冬奥不只体现在现场。从此次冬奥会服装的科技亮点中,我们总结了5大趋势。对时尚企业而言,把握它们或能快速利用技术赋能实现全面致胜。


本次最具科技感的服装还属CHENPENG设计的未来冰球服装,该套装在冬奥会开幕式第二个节目《冰雪五环》未来冰球中亮相。


未来冰球服是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科技奥运”的主题。将冰球表演与多媒体艺术相结合,打造出了一场未来科技感十足的冰雪盛宴。


冰球服装的灵感源自中国的冰灯、冰雕文化,以一种极具艺术化的展现形式,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冰琉璃”艺术装置。冰灯节,是中国北方在农历正月举办的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历史;而冰球被誉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桂冠上的珍珠,是冬奥会中最受瞩目的集体项目之一。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展示,则是将冰球运动和中国冰雕文化的创意结合。

冰球服设计除了保留传统冰球服装备的外观特点,结合现代电子科技及3D技术增加其未来感。服装的外观采用透明PET光栅材料形成立体影像的视觉效果,它的特点是在平面上营造出有相对景深的立体空间,这个相对静止的画面内制造出具有动感的图案。为了实现冰球服的发光效果, 在光栅材料下衬以COB灯带(一种LED集成面光源灯带)作为基底。此外,为实现一体化透明材料质感,头盔、冰球杆、五环logo,使用了建模与3D打印技术,从视觉上实现近似冰灯的晶莹剔透质感。


本次冬奥制服面料由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该面料兼具科技含量和绿色环保特性。

冬奥制服面料的正面图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核心图形的雪山图景,反面是具有保暖性的抓绒面料,根据冬季特殊气候条件的需求,保暖是重要指标,经过检测,这款面料的保暖性能是市场上同类产品的 2 倍左右。

公司研发部经理张义男介绍,该面料兼具抗起球、抗静电、轻薄透气、弹力大等特性,让穿着者更舒适。保证面料功能性的同时,嘉麟杰也在践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理念。在冬奥会服饰面料开发环节,采用的是由废旧塑料瓶、纺织品回收利用做成的再生纱线。



由于冬奥运动气候条件特殊,制服保暖材料不仅要抵御严寒、防风保暖,还得透气、透湿、轻便舒适。为了最大程度满足所有场景下的需求,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研制了北京冬奥制服专用保暖材料——多维蓄热保暖絮片,具有瞬间升温、长效蓄热、轻薄舒适、吸汗透气的优异性能。该絮片由 70% 的多种功能性涤纶短纤维和30%的功能性锦纶短纤维混合研制成的,这些多功能性短纤维可以吸收转换光能和人体的热能并能够实现长时间蓄热,同时短纤维的质轻、柔软、回弹好和吸湿性好的特点提高了保暖絮片的舒适性。

本次为冬奥雪上工作人员的发热马甲、围巾、手套、袜子、加热内衣等服装服饰产品,来自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联合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研发了可在低温环境下智能发热的石墨烯产品及热力保障应用技术,突破了石墨烯柔性织物加热材料的低温启动和运行、快速电热转换等关键技术,实现石墨烯柔性织物加热技术低温应用。发热马甲、围巾、手套、袜子、加热内衣等服装服饰,可实现 38℃ - 52℃温度调节,满足低温环境人员保暖需求。

除了服装服饰,项目组还与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生产商联合研制的冰墩墩暖手宝石墨烯加热技术,是石墨烯技术在冬奥会特许商品的首次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爱家科技配合云转播公司研发了石墨烯加热装置改进云转播背包,保障电子设备在零下20℃也可正常开机使用。



点火仪式向来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最大看点之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后一个惊喜呈现,总导演张艺谋曾说的“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的点火”谜底终于被揭开:以“不点火”代替“点火”,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仪式创新。

东华大学孙以泽教授团队正是火炬外飘带(外壳)的关键制造技术提供方,孙教授用“高新材料”“高新装备”“高端制造”这三个“高”字来概括,他说这是一次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碰撞。

火炬“飞扬”的外飘带造型非常特殊,是一个高维曲面体,对于工程化制造来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异性结构件。为了打好“地基”,孙以泽教授率领团队数次北上,与中央美院的火炬外形设计师团队、冬奥会组委相关工作人员等反复探讨、修改、打磨。


为了让这些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编织过程中“乖乖听话”,同时在工业生产中立体还原外飘带柔美飘逸的感觉,孙教授带领团队研究控制算法、奇妙机构、变轨技术等,从理论推导到实验验证再到生产实践,反复调试。最终实现了火炬外飘带的三维自动化立体编织和自动化打磨,项目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最终,孙以泽教授团队让火炬“活”了起来,真正呈现出了最好的“飞扬”状态。


登上领奖台,奥运健儿接过奖牌的那一刻,无疑是全球瞩目的高光时刻。本届冬奥奖牌绶带由万事利丝绸匠心织造,由100%用中国传统丝绸,传递出绶带“最中国”的文化内涵。本届冬奥会奖牌绶带采用织造“冰雪纹”,为让每一朵“冰雪纹”更富立体美感,织造汲取非遗宋锦的工艺灵感,令特色冰梅纹极富立体艺术。

绶带的面料采用最细的6A级蚕丝,把6根2022蚕丝合并成一根作为纬线,经过上千次测试,最终织成24姆米厚度的五枚组织桑波锻。这种新型材料不仅坚韧承重,也可以让轻薄柔软的丝绸变得挺阔有型。

绶带的制造应用了高新绿色科技,印花色彩久不褪色。技术人员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及处理技术,利用系统的高精准定位能力,最终实现印花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此外,团队还融入了基于色彩数字化的GBART绿色印染新技术,对染料和丝绸面料进行特别处理,使得它们能够牢牢固着在面料纤维上。这一技术不仅让色彩重现度达到99%,相较于传统印花技术,还免去水洗流程,实现污水、氨氮等污染物减排,迎合了绿色冬奥理念。

此次冬奥会所涉及的冰雪运动将带动其他关联产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前,时尚产业如何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的快车道上顺势而为?

纵观此次冬奥会,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科技手段,已经成为辅助运动员在训练中提高竞技水平的“标配”。会后,时尚企业如何围绕“装备、数据和体验”这些应用到产业科技创新中?具有传感功能、反馈功能、响应功能、信息识别与积累、自诊断能力、自修复能力和自适应能力的智能调温纺织材料、智能形状记忆纺织材料、智能变色纺织材料以及电子信息智能纺织材料……将在冬奥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下,这些将从产业创新的科研亮点发展转变成为时尚应用的常态。

参考文献:

护航北京2022冬奥会,展现中国纺织产业时代精神;巧夺天工!东华科研让冬奥会火炬“飞扬”起来 ;一文尽览冬奥赛场上的惹眼服饰及科技玄机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016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