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非遗客厅”将正式开门迎客。在11月4日至10日的七天里,非遗客厅将以场景化、生活化的形式,向来自全世界的朋友展示上海非遗的魅力,让海派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具象、丰富和生动。
一件亚光金色的《千里江山》中式男装将出现在非遗客厅,它选用真丝双宫面料,硬朗挺括,配合中式立领与前襟暗扣设计,呈现出低调儒雅的气质。什么是中式男装,它为何能代表海派文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日前走入这款服装的制作单位,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密码。
海派的特点是包容和创新
上海中式男装制作技艺是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为上海非遗协会。走入中式男装制作单位上海庄容服饰有限公司,一款款制作精良、款式多样的中式服装令人目不暇接。上海庄容服饰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章亚华拿出一件《千里江山》中式男装,与进入非遗展厅的那件几乎一样。《千里江山》男装尽管在版型上已经接近西方的版型,但保留了中式立领,衣服上画着青绿山水,寓意国泰民安,只是展厅里那件是斜襟,这件是对襟。原来,非遗客厅里有一件《千里江山》的缂丝女装,为了更好的展出效果,需要配一件男装,他们就利用国庆七天假期紧急设计、打版、制作,做了两套服装供选择。
海派中式男装有什么特色?章亚华介绍,海派中式男装风格中西合璧,制作工艺上采取了中国传统的刺绣等,但融入了西式版型和立体裁剪。“海派文化的特点就是中西文化的包容和交融,我们吸收西方优秀的裁剪工艺,面料上也有革新,除了传统丝绸为主外,印度的毛料、英国的印花棉布等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在章亚华看来,服装品牌要走长远,必须有国际视野,无论是面料还是制作工艺都可以广采博取,但基本元素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她指着服装上的一字扣说,这是典型的旗袍元素,它的每一针都有标准的距离,需要一针一线缝制好、穿好棉绳,再手工订上去。“是不是中式服装,这个一字扣已经说明了一切。”
包容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体现,近年来,上海吸纳了很多非遗手工艺人。章亚华生长于宁波,到上海后才开始学习中式服装技艺。她的老师已经90多岁,是海派服装制作中的重量级人物,曾一手开创上海最早的服装学校。“老师的故事几天都讲不完。”
最近,“新中式穿搭”成了流量密码,在各大平台上,一批专门做新中式穿搭的博主涌现,有媒体统计,在淘宝平台上,新中式风格搜索人数在2022年上半年环比涨幅超380%。如今,章亚华也在带着她的团队积极探索“新中式”风格,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西方秀场上整理出的流行元素,像是走入了某个时尚杂志的编辑室。“我们贴近市场,必须要关注当下的流行趋势。如果这一季褶皱特别流行,我们就要思考能否把它在中式审美基础上加以变化,用在我们自己服装里。”
来这里定制服装的不乏评弹名家和知名音乐人。东方卫视晚会上,the9女团演唱《玫瑰玫瑰我爱你》时穿的一组中式服装也是在这里定制的。更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是一件改良版的长款马甲,面料为真丝,前短后长,在腰部加了一根颇具运动风的条纹织带,很受年轻顾客欢迎。这件马甲从长衫廓形中提取元素,再加上现代时尚概念,曾有年轻律师来买这件衣服,穿去参加朋友聚会。
包容,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如今,还有不少汉服爱好者穿着唐代、宋代风格的衣服,充满自信地走在大街上。“现在年轻人在服装选择上包容性更强。我非常敬佩那些致力于保护民族传统服饰的年轻人,同时也更喜欢混搭和变通。传统工艺、款式都可以传承下去,但我们是现代人,也要随着时代,推出我们每一代的设计,找到能让当下年轻人接受的创新方式。”章亚华说。
用服装提升文化自信
本届进博会“非遗客厅”秉承“非遗生活化”的设计思路,展示非遗项目在融入现代生活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让参观者在这里“遇见非遗,体验传统‘新’生活”。今年将有50余件展品错落有致地陈列在客厅中,包括绒线钩编而成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绒耀之花”、原汁原味重现明版孤本套色画神采的明刻套色《西厢记》、细致玲珑的琥珀雕刻摆件“仙山福地观云海”、沉香摆件“猴王出世”等。来自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如明代朱致远古琴复制琴、竹立竹丝扣瓷茶具套组、 珐琅彩首饰海上麒麟系列等都体现了非遗跨界与创新转化的成果。
中式服装不仅是传统工艺的载体,也是一个个流动的艺术品。让海派中式男装进入非遗客厅,也希望上海在传统服装上的创新探索能够被更多人看到,提升大众审美和生活品位。2014年以来,上海庄容服饰每年都会参加上海时装周,近年来,则把更多精力放在展览上。章亚华很自豪这些服装可以亮相龙美术馆的“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百年海派旗袍世界巡展等,不少服装还被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博物馆收藏。
在龙美术馆参展时,秀场放在美术馆展厅,众多价值连城的古代瓷器给这些海派服装做背景,庄容服饰的手艺匠人还根据一件常书鸿的油画1比1复刻了传统旗袍同台展出,赢得不少称赞。当时,隔壁就是国际大牌迪奥的品牌艺术展,章亚华特意去参观过,尽管身边有人提议他们也在展览中凸显品牌,做一个中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但她觉得还没到时候。“尽管我们的工艺不比他们差,但我们的沉淀还不够。在开创自己的民族服饰品牌上,我们毕竟比别人起步晚了几十年,还太年轻了。”如今,他们也在和西方学习做品牌文化的打造,加强和国内院校的合作,提升设计能力。
把作品带入非遗客厅展示,对章亚华来说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20多年前,她去参加大型活动时,穿的都是国际大牌,尽管制作考究、价格不菲,但总觉得好像缺少一些什么,尤其是面对外国友人时,常常没有文化自信。“为什么我们不能穿自己国家的服装,出席正式场合?”也因此,她决心来到上海学习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尝试开创自己的服装品牌。“我们的高定客户大都有场合需求,他们常说,能在很多重要场合里面穿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服装,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
庄容服饰的展示厅和裁缝车间位于市中心的一栋商务楼里,一整堵墙全都是五颜六色的绣花线,玻璃柜里装满亮片、人造水晶、珍珠等辅料,老师傅在桌前全神贯注地裁剪、刺绣,令人不忍上前打扰。每每有人来参观,章亚华喜欢带他们去展示空间试穿,鼓励客人在落地镜前欣赏自己焕然一新的形象。这些服装的布料有香云纱、真丝、罗,有的手工订满了细小的珠子;有的融入了日本和服的缂丝面料;有的像老电影里的旗袍,看起来朴素,但铜扣是专门定制的空心的,不会因为太重而垂下来。一件1比1复刻的清代旗袍上手绣的金龙使用盘金绣技艺,将真金材质铺在布料上,再用细线固定。轻轻拿起一角衣袖,仿佛能感受到穿越百年时光的传统手艺在井然有序地流淌。
章亚华很欣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和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今也有一部分衣服使用工业化小批量量产,价格最低到千元级别。“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我们已经在市场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上海非遗客厅”自在上海进博会亮相以来,始终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展现“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现场互动,让观众切实感知“传统文化进入当代,多彩非遗就在身边”。第三届非遗客厅展览内容已被搬到线上形成“云展厅”,非遗客厅从此“不关门”,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上海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