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2月3日在广州举行“广州市海珠区—清远市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招商推介会”后,12月11日,清远举办“承接广州纺织服装产业梯度有序转移招商推介会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活动”。
为高效承接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做好配套服务,海珠区和清远市有关部门签订了《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合作框架协议书》等,还签定了共创国家级创新中心、检测中心、共享车间等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广清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园区已对接企业5000多家,其中已达成意向入驻企业1496家,已落地入驻企业200多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陈国飞摄影:曾亮超
平台建设
打造纺织服装业“第二故乡”
“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海珠区中大布匹市场商圈是广州纺织服装产业五大集群之一。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中大布匹市场商圈目前已成为全球知名、国内首屈一指的世界级纺织服装面辅料交易市场集聚区,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带动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广清两地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协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全省产业有序转移的广清路径。中大布匹市场商圈的加工生产制造企业正有序向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转移,将成为企业的投资热土、企业家的“第二故乡”。
其中,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下辖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含“华南棉纱交易市场”等平台)位于清远清城区,是清远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大湾区溢出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梯度转移的重大部署而规划打造的重大产业承接平台,将打造成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大美妆、皮具箱包、珠宝饰品、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数字时尚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化集群。
项目现阶段可承接2000家企业“拎包入住”,建成后可承接企业近5000家。目前,该项目已经吸引了唯品会、沙驰、哥弟、谐达、奥康、红蜻蜓等多家时尚企业进驻。
转型升级
加速推动企业进驻、人才落地
当前,清远市和海珠区成立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的联合工作专班,正加快制定推动广清产业有序转移的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减免生产经营场地租金、免费提供员工宿舍及人才公寓、设备搬迁费用、设备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一批纺织加工制造业率先实现转移。对纺织服装的头部企业,可以实行“一企一策”,在企业落户、融资、置业、子女读书等方面出台专项政策,提供全方位扶持。
清远市将开展纺织服装产业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以规划引领促进产城融合。同时,在广州开展设立“反向飞地”探索,加快推进“广清一体化融合发展前台”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广州科学城广清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驿站,完成了广清产业共建前端孵化器的升级改造,越秀国际会议中心清远综合招商展示中心将于年底开工建设等。通过集中在广州中心区域全方位宣传,将吸引更多各类优质项目进驻、人才落地清远。
接下来,该项目将加快对周边地块共计1万亩节约集约开发建设,引导“工厂上楼”、设立“共享车间”、配套“产业基金”、延伸“产业链条”,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利用信息化、电子商务等方式整合产业链,建成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金融质押、保税仓、交易中心,可承接企业1万家左右,快速形成超1000亿级产业商圈,推动“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合作模式深度实践,共建“广清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广清产业一体化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圆桌
如何借势推进产业
有序转移
近期,中大纺织服装商圈恢复营业和产业疏解转移备受关注。如何保持广东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如何借势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摆在广州、清远两地政府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服装产业1.0至2.0不止于复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大布匹市场”开始在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形成,在国内制衣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康乐村、鹭江村、五凤村等又称为“制衣村”。林江认为,海珠区中大纺织商圈不是经过完善产业规划形成,而是具有一定偶然性集聚的产物,有着很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浓厚的市民文化,且是广州这座城市的包容性的充分体现。
“中大布匹市场充分蕴含了湖北人相互合作的软性关系,其背后的协作关系是最关键的,例如部分小店可能不具备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但是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有一套外包的流程操作。”林江认为,中大布匹市场不可能一模一样地复制、平移到清远,产业转移到清远,现代化楼宇、标准化厂房的背后,如何与广州这种深刻的市民文化基础相结合,值得思考。“进驻清远后,原本靠老乡之间的信任关系,重构成一种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合作关系,是一个从1.0至2.0甚至3.0不断升级的思路。”
在林江看来,中大布匹市场最显著的就是其市场经济的活力,清远也需要活力,在产业转移带来新活力的基础上,广清应探索进一步在这种老产业中融入科技、创新、文化的元素,让纺织服装产业以入驻清远为契机,脱胎换骨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意时尚产业。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拥抱新机遇,勇于向前看,趁势而为破解产业升级转型的瓶颈。
林江举例说,很多美国公司的客服呼叫业务就放在印度班加罗尔等地,打电话联系客服可能就是印度人在接听和服务。同样的道理,因为数字化时代沟通更便利,进一步消除了地理空间的界限,一些生产环节在清远还是在海珠其实并没有区别,广清共同推动“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合作模式深度实践值得期待。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产业转移需有效重构经营模式
中大纺织商圈除了部分大企业,还聚集了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在丁力看来,广清携手共建面向世界的“现代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明确推动哪些产业进行转移非常重要。“即使是贸易留在广州、生产留在清远,但中小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有时候是很难分开的,这种矛盾如何化解值得深入思考。”丁力说。
丁力认为,上述矛盾无法化解,就容易触及一个核心问题——中小纺织服装产业原有赚钱模式的打破与重构。他说,纺织服装产业也是一种快时尚产业,很多中小企业采取“小单快反”的生产经营模式,例如一个款式从设计到生产再到交到客户手上,其所需的时间并不长,这正是奠定中大布匹市场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例如这些中小企业抢抓时尚热点或客户需求,一些小批量订单凌晨1点生产,5点就可以出货,如果生产环节设在清远,企业的成本如何控制?产品竞争力如何保障?这是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他说,从对广大纺织服装企业的实地调研与深入交流来看,不少企业面临这样的疑惑,这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可以进行指引的地方。
丁力解读,产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近期以来广清两地的联动力度大,尤其是清远充分体现出其真心实意。建议清远与广大纺织服装行业市场主体深入对接需求,共同助力企业解决瓶颈问题,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提升产业转移载体尤其是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的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实现海珠、清远、企业等多方共赢。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东省全链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智库理事长王先庆:
为纺织服装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先庆认为,纺织服装业是改革开放广东较早引进的产业之一,可谓是整个广州和珠三角工业化初中期的缩影,尤其中大纺织商圈的一些市场并不是经过规划,而是市场自发集聚形成的,为什么广州会聚集这么多市场?
“这就是珠三角工业化带来的能量,几十年来这些市场展现出顽强的生存能力,包括渡过一系列经济危机,正是因为工业化的过程为企业提供了生命力。”王先庆提出,产业扩张、扩散、转移是工业时代的基本规律,有序地将其客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引导到一个地方去发展,这就是工业化到中后期必须做的事情。目前中大布匹市场的产业链相对无序和分散,其纺织服装业产业转移到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就是实现这个有序引导的好时机。
“如果说广东未来要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纺织工业、纺织产业集群,这里会有一席之地。”王先庆认为,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打造大规模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而这正是广州纺织产业所缺乏的,广清携手推动上万亩地块节约集约开发建设,在园区化的过程中,以数字化为依托推动产业重新集聚,是这个产业焕发新生的必然选择。广清共携手开展产业转移合作,使得这个产业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动能。
王先庆说:“广州的纺织服装业太需要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这样的项目了,以此次产业转移为契机,进一步彰显作为国家、世界纺织服装龙头地位,这才是广州气魄、广州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