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牛仔服装行业第一份循环经济发展可行性深度研究报告——《中国牛仔服装行业循环经济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7日在“牛仔服装循环设计发展论坛”发布。《报告》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携手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共同推出,旨在助力中国牛仔服装行业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牛仔服装“老少咸宜”,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牛仔布产量23亿米,中高端产品占全球50%以上,出口额为21.8亿美元。然而,因传统线性生产模式和使用后的不当处置,牛仔服装行业也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根据不完整的调研信息显示,在回收的服装或纺织品中,牛仔服装所占的比例仅不到20%。
作为单一类别的服装产品,牛仔服装具有数量较大、所含纤维较为简单,具有广泛实用性等显著特点,使得这一行业具备实践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对推动整个纺织业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报告》选取行业中较有代表性的30多家企业开展综合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的生产企业不仅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参与度较高,而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实践。在受调企业中,64.52%认同“牛仔循环发展”理念;35.48%参与过循环经济相关的国标、行标或国际标准制定;而在循环发展方面做了技术研发、产品研发或投资的受调企业占比更是高达90.32%。
与此同时,报告也揭示了行业转型中的诸多困难。据不完整的调研信息显示,在回收的服装或纺织品中,牛仔服装所占的比例小于20%。回收端面临分散性高,难以集中回收的问题;再利用端,部分装饰和配件不易拆卸或无法再利用,影响拆分和再利用工作;此外,牛仔服装纤维种类有限,纤维分离困难,影响再利用,分离纤维的彻底程度需根据再利用目的决定。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报告》结合国内外前沿实践及洞察,将牛仔服装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细分为设计—生产环节循环体系、生产-流通环节循环体系、产品再生循环体系几大部分,并提出了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节约资源等多种实施路径。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促进纺织行业循环经济发展需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主要包括——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责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政策的管理和实施与相关部门的职能相匹配,并根据跨部门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
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以及有关方应承担的责任不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要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生产企业需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生产过程之外,建立包括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废弃物的回收。
完善牛仔服装行业绿色生产标准体系,建立牛仔服装的产品标识,对牛仔服装的纤维、所用化学品、产品质量、产品碳足迹和产品水足迹等信息予以披露。
加强绿色产品设计,提高人才储备。绿色产品设计是整个绿色产业链的开始,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循环经济概念,有了绿色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才能引领绿色消费。
“实际上,中国作为循环经济实践的先行者,一直从政策层面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并进行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在生产端、回收端、综合利用端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当前,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消费后纺织品的资源化利用模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程皓在解读《报告》时表示。
据了解,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是推动全球循环经济转型的重要倡导者。为推动牛仔服装的循环设计再造,基金会在2019年牵头制定了《牛仔再造指南》,引导牛仔服装行业遵循循环时尚愿景,提出了牛仔产品在设计与生产时应考虑“可更多次穿着、为再造而造、由安全的可回收利用或可再生材料制成”三项原则。
“该指南发布后,全球每年有百余家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其中不乏很多来自中国的牛仔服装制造商。”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循环时尚项目经理曹子靖介绍道, “根据2019—2021年的《牛仔再造洞察报告》统计,有超过50万件遵循了指南要求的牛仔服装最终进入了市场,在化学品与工艺流程安全、产品耐用性提升、可再生材料使用、硬件安全与回收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实践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