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攒动的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上,不时出现身着具有埃及风格元素盛装而来的观众,文创商店的文博剧本游活动也推出换装体验,观众可以更沉浸地参观展览。
早些年穿着汉服走进博物馆还会被部分观众视作“异类”,如今配合展览主题穿着打扮沉浸式看展已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潮流密码”。
不久前,美国服装设计师瑞克·欧文斯一行因着装问题被保安劝离故宫引发热议。当博物馆这样一个包容、展示不同历史文化的场所,“穿衣自由”的尺度在哪里?
黑色齐刘海盖住额头,发梢坠以金饰;脖颈间珠串连接成大片项链,竟与展柜中的展品十分相似;一对猫耳头箍,搭配白色服装,“撞脸”展厅里的“猫神像”……上博人民广场馆正在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不时能看到这样身着古埃及元素服饰前来参观的观众,不少人还将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
“古埃及文物很美,配合展览主题着装可以体验不一样的风格,也能增加观展的沉浸感,当然拍照也好看。”在外企工作的杨女士日常有相对规范的着装要求,在博物馆配合主题着装在她看来既有趣又不失礼仪,还能体验一些平日无法上身的风格。不光观众会根据展览主题穿衣,此前上博举办的“博物馆奇‘喵’夜”上,也有观众为自己的宠物盛装打扮,其中就有宠物猫戴上古埃及风格项链和装饰。
观众身着古埃及风格服饰,带着宠物猫参观展览(赖鑫琳 摄)
尽管不是人人都敢化身“古埃及人”,但不少人愿意在着装上花一点心思致敬主题。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的邱女士佩戴了一枚埃及风格的甲虫胸针,“为看展增添一点小趣味,也是一次纪念”。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人专门出租古埃及风格的夸张首饰,点明用以搭配上海古埃及文明展。
不光是观众乐意配合展览主题着装,上博文创商店里“最后的猫神节”文博剧本游中也推出了换装自拍体验活动,可选择多款古埃及风格服装和饰品,还可以化上古埃及风格妆,现场还有专属场景和道具可以拍照。
这不是上博第一次鼓励观众着装与展览主题联动。去年12月31日上博举办“博物馆迎新奇妙夜”,上博就邀请观众以当时举办的“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主题为灵感,身着汉服或文艺复兴风格服装前来参观,工作人员也化身成文物角色,穿梭于观众之间。
走进博物馆时配合主题精心搭配服饰,是致敬,也是观展乐趣。上博东馆江南造物馆里,两件由歌手张信哲捐赠的海派旗袍正在展出,有观众特意穿上相似的款式前去打卡“同框”;去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展”期间,不少观众佩戴自己收藏的胸针前去观展。
“就在几年前,看到有人穿着汉服去博物馆,我还会觉得有些另类,但现在已经完全习惯,非常欣赏。”有着十几年参观博物馆经验的文博爱好者许先生表示自己虽然不太敢穿着展览“同款”成为观众焦点,但对于那些根据展览主题着装的观众表示欣赏,“我特别喜欢的展览主题,现在也会试着在颜色、细节上呼应。”记者走访发现,多数人对那些愿意根据展览主题着装的观众持肯定态度。
观众身着汉服参加上海博物馆跨年夜活动(简工博 摄)
在包容与展示不同文明的博物馆里,如今的观众是否拥有了绝对的“穿衣自由”?就在不久前,美国服装设计师瑞克·欧文斯夫妇及朋友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因着装问题被保安劝离。在当事人公布的照片中,一行人穿着肩部宽大的衣服和夸张的厚底高跟鞋,其中一对男女还化着夸张的妆容。记者走访部分观众和业内人士,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着装进入博物馆不合适。
“如果我在博物馆里遇见这样装扮的人会被吓到。”邱女士就表示,在古埃及展上看到观众画着古埃及人的长黑眼线,自己“会心一笑”,但如果看到瑞克·欧文斯的同伴那样把整个头刷成白色、眼圈涂黑的造型则会感到不适。“如果不是在先锋艺术展或是主办方有明确要求的场合而是面向普通观众的展览,这样着装不太合适。”
“当代社会在公共场合的‘穿衣自由’,基础一是符合公共安全,二是不打扰他人。”在一些博物馆工作人员看来,日常开放的博物馆属于公共场所,瑞克·欧文斯一行人引发争议的着装两点都违反了:“过于怪异的装扮在游览、观赏时会干扰其他游客,而一旦遇上紧急情况需要疏散,这些高耸的肩膀和超厚底鞋不仅于自身安全不利,也会影响其他观众。”
在故宫博物院的“参观须知”中也明确:“酗酒者、衣容不整者以及无监护人陪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谢绝入院。”许多观众也表示,着装个性虽是自己的选择,但也应符合所在场所的规定。许先生走访过许多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遗产和文博场馆,因宗教、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少场馆都有着装要求,例如有些场所需要脱鞋,有些场所不能露出肌肤,“观众选择入内配合着装要求不仅是遵守规定,也是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