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无印良品中国进行了第9次降价。
这原本是无印良品在华销售策略中抛出来的杀手锏,却不料,降了价的无印良品反而没有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绩单:
无印良品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实施降价后可比销售同比首次下滑2.2%,导致中国市场上半财年收入下滑0.2%。
在这之前,无印良品在华的销售业绩一直很好,开店的成功率在90%以上,2015财年,超过200家店的东亚区(含大中华地区和韩国)只关闭了1家店。
无印良品前社长松井忠三曾透露:
“中国大陆39个城市的134家无印良品店(截至2015年5月),平均15.9个月收回投资。”
但是在今年9月下旬,无印良品北京巴沟的门店却因拒绝工商抽检在网上引发非议,这一插曲也为无印良品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心的网友还提出了质疑:工商抽检还能拒绝?拒绝工商抽检是要隐瞒什么?
而且,这并非无印良品第一次在中国因质量问题摊上事。去年,无印良品在上海和北京的公司因产品质量等问题被处罚了4次。
或许,这家日本杂货铺该考虑一下在中国的生存之道了。
在日本是大众品牌来了中国成了中高端品牌
无印良品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的环境下诞生的一个杂货铺。
因朴实、回归本质的企业理念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满足了危机中人们节衣缩食,一切从简的愿望。
随着无印良品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很快就成为了最大的室内装饰企业,并快速将事业版图拓展到全球。
2005年,无印良品进入中国大陆,首站落脚上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华拥有200多家店铺。
其实,在日本,无印良品仅仅是个平价的大众品牌,但是来到中国后,却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受中产阶级青睐的“高品质、小奢侈”品牌。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个策略初期在中国大获成功。无印良品在中国走起了中高端路线,定价上自然也不低,远远高出了日本国内的价格,有的产品价格甚至是日本定价的两倍。
就拿无印良品的一款拉杆箱来说吧,在国内定价是1528元,从网上代购大概是1300元,而这款一模一样的拉杆箱在日本本土售价折合人民币 约为900元,比中国的定价便宜了40%。
虽然无印良品用关税、成本等等去解释,但是消费者时有质疑这样的差异定价是在收割中国消费者智商税。
其实,无印良品许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在中国生产好之后,又跑去日本转了一圈,再从日本那边进口回来。兜兜转转,致使本来在日本走低价优质路线的无印,在中国的价格自然虚高不少。
在日本,无印一般开在超市或者地铁旁的小店铺,而来了中国就不一样了,无印将店铺开在了租金更高的大型商场里,并且店面面积动辄七八百平米,超过日本店铺面积的近10倍,导致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支付的店租占到总销售额的15%左右,而日本市场只有12%。这一差价,只能通过将商品的价格定得高一点来弥补了。